【科学家的诗词情缘】
作者:赵安民(我国书本出书社副总修改、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
学人小传
吴硕贤,福建诏安人,1947年生于福建泉州。修建技术科学专家,我国科学院院士。1970年结业于清华大学土木修建系修建学专业,1981年、1984年先后获清华大学硕士、博士学位。后在浙江大学任教。1998年调华南理工大学任修建技术科学研讨所所长,曾兼任亚热带修建科学国家重点试验室主任。著有《室内声学与环境声学》《修建声学规划原理》《音乐与修建》《室内环境与设备》以及《偶吟集》《恒吟集》《恒吟续集》《吴硕贤诗词选集》《吴硕贤书法选集》《成语新解与杂谈》等。
近些年,我常常在网上拜读吴硕贤院士的诗作。他的诗词,言语和蔼可亲,恰当而生动,极具实际感。今年春节,他洋洋洒洒写了十几首诗,出现城乡欢度春节的画面,如《卜算子·烟火晚会》:“烟火悦人心,盛开花千朵。脑里江边两明媚,尽是星和火。更有小飞机,不用人操舵。结队成图亮巨龙,迤逦漫空过。”到了端午,他创造了《龙舟赛》,“老与少,女同男,看飞艖,波上穿”,热烈局面宛在眼前。观看不久前落幕的巴黎奥运会,他有感而发,写下了“快巧准高强,柔灵力美康”(《小议体育竞赛》),“又喜泳池接力,蛙蝶仰爬替换,浪里跃豚鲸”(《水调歌头·观赛》)等诗句。
吴硕贤院士是华南理工大学教授、修建环境声学专家。几十年来,他从“偶吟”到“恒吟”,诗作描绘实际而又不乏浪漫颜色,反映实际生活与科学精力。他的诗词人生,体现出科技与人文、现代与传统的结合。
研学
1947年,吴硕贤出生在福建一个书香之家。他的祖父吴梦丹、叔公吴梦沂都是饱学之士,旧学功底很深。他的父亲吴秋山是著名诗人、散文家和书法家。吴秋山20世纪30年代结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1937年8月,日寇侵略上海,吴秋山回到福建,与郁达夫等一道从事抗日救国宣传作业。受家庭熏陶,吴硕贤幼时便仇人诗词。他说:“从小父亲就教会我诗篇的格律、乐律,所以在小时分,五言、七言的绝句、律诗我都背得很熟。”自初中起,吴硕贤开端独立创造诗词,“长天如海云为浪,变幻升腾泡沫翻”“霰玉纷飞三百丈,顿成大雨落人世”,这些赋有想象力的诗句,就出自青年时期的他。
吴硕贤儿时的抱负是成为文学家。但是20世纪60年代,他读初中时,我国正缺少科技人才,“当一名科学家”成为吴硕贤新的愿望。天分聪明的吴硕贤,学习理工科常识相同称心如意。1965年,他以福建省高考理工科总分榜首的效果进入清华大学学习修建学专业。“投身学海寻珠玉,辟径书山采桂芝。拾掇行装期北上,前程似锦任奔走。”这是吴硕贤北上清华求学前写下的诗句,其间蕴含了他后来一向坚持的博涉多通的治学理念。
大学结业后,吴硕贤被分配到西安铁路局。在那里,他从一般工人做起,跟着师傅上工地施工,还自学了20多门结构方面的课程,“把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测量学研讨个透”。这些堆集没有白搭,1978年,吴硕贤通过研讨生考试回到清华大学学习。
1984年,吴硕贤成为我国修建界和声学界协作培育的榜首位博士,他的导师是修建学家吴良镛院士、声学家马大猷院士,副导师是修建声学家张昌龄教授。在研讨生学习期间,吴硕贤体系提出城市交通噪声预告、仿真及防噪规划的理论与办法,并推导出随机车流噪声预告公式。博士结业后,他先后在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任教,不断取得新效果。他初次说明声学虚鸿沟原理并推导出混响场车流噪声的简练公式,处理了世界学界多年未处理的问题,完结首例将修建辅助规划软件与声学软件链接以剖析室内音质的作业。他还提出音乐厅响度点评新目标和计算办法,并与团队测定几十种民族乐器的声学数据,榜初次把握了民族乐器声功率的科学数据,为民族音乐厅的声学规划奠定了科学根底。2005年,吴硕贤中选我国科学院院士。
经纬
“边际范畴开荒始,理纬文经织锦成。”这是1984年吴硕贤在取得博士学位后有感而作的一首七律诗中的诗句。
“‘理纬文经织锦成’,正如咱们在织锦的时分,必定要用纬线和经线才能够织造成功。把理科的常识作为纬线,文科的常识作为经线,文理交错,学科穿插,有助于学术研讨取得打破。”在吴硕贤看来,科学与艺术从来不分居,艺术不但是他相伴终身的喜好,还为他的科研作业增添了创意,为他所从事的风景园林学研讨供给了许多启示。
在风景园林学中,曩昔有从视觉动身的“景象”(landscape)的概念;20世纪60年代,一位加拿大学者提出了“声景”(soundscape)的概念,即听觉的风景;20世纪80年代,另一位加拿大学者又创造晰“香景”(smellscape)的概念。吴硕贤在传统诗词中发现许多与声景、香景相关的诗句。“《诗经》用许多象声词来模仿自然界的鸟唱虫鸣。比方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关关’便是一个拟声词,‘雎鸠’便是鱼鹰,‘关关’是模仿鱼鹰的叫声;再比方说‘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呦呦’也是一个象声词,模仿鹿鸣的声响。这些描绘自然界声响的现象在《诗经》里举目皆是。”与此一起,吴硕贤还在《诗经》里找到了不少描绘“光景”的诗句,“《诗经》中有以‘东方之日’‘东方未明’为题的诗。在《伯兮》一诗中,有‘杲杲出日’的诗句。《月出》诗云:‘月出皎兮,佼人僚兮。’题为《细姨》的诗咏道:‘嘒彼细姨,三五在东。’‘嘒彼细姨,维参加昴。’除《诗经》之外,中华典籍中还有很多赏识光景的诗句,如‘夕阳无限好,仅仅近傍晚’‘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些诗句启示我提出‘光景’的概念。”
吴硕贤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光景概念的学者。他说:“光景作为视觉景象里一个很特别的方面,它本身是由光源及光影改变引起的景象。一个很好的风景,往往是声景、香景、光景齐全。”他以杭州西湖和苏州园林为例阐释他的理论,“西湖十景中有‘柳岸闻莺’‘南屏晚钟’等声景,也有‘曲院风荷’这样的香景,还有‘三潭印月’‘平湖秋月’等光景。又比方苏州园林中的‘留听阁’‘听橹楼’,都是声景,留听阁的姓名来自唐代李商隐的诗句‘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一起,苏州园林还有许多香景、光景。我据此又提出多元景象交融的理论,除了咱们常说的视觉景象之外,还要把声景、香景、光景都交融进去,拓展整个景象的维度和视界。这是人文艺术给我的学术研讨带来的启示。”
《道德经》里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也被吴硕贤吸收到城市建设和修建规划理论之中。“什么叫‘希声’呢?希声便是不可得闻之声,即音乐中的中止、休止。‘大象无形’则效果于视觉。就像咱们画画或许写字,不能不留白。咱们做城市规划,要注重留白,必定不能让修建把一切的空位都占满,要给咱们的生活空间、旅行休闲留出美化和生态的空间。”曩昔,大都修建师只注重修建外观规划,很少考虑留白。吴硕贤提出把“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作为城乡规划的理念,引起很大反应。
苏轼《蝶恋花·春景》:“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边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吴硕贤把这首词当成一篇论说景象元素的文章加以解读,以为其间不只提及动物、植物、水、修建与小品等景象元素,还延伸到风景中人的活动。由此,他编撰文章,着重在风景园林规划中要将人和人的活动作为景象要素加以考虑。这一理念使得景象规划愈加人性化,关于拓展风景园林学的视界至关重要。
“我以为,即使你是学理工科的,假如你在文明方面涵养较深,就更有或许提出新的学科。”吴硕贤总结道,“文明的力气是不能轻视的。咱们做学问,要长于联想,长于由此及彼,应用到咱们所研讨的范畴;要长于得心应手,‘左’便是数理,‘右’便是文明。”
悟学
关于文理兼通,吴硕贤既有实践,也有自己的理论。
“通文达理”本是指有学问、知晓事理,但吴硕贤赋予其新的解说:若将“文”作文科解,将“理”作理科解,则“通文达理”能够理解为“文理兼通”。吴硕贤以为,通识教育缺乏,是文理不相通的原因之一。过于着重分门别类,对各学科的归纳与穿插着重缺乏,就会导致各学科“隔行如隔山”,文理科之间犹如楚河汉界,互相严阵以待。
吴硕贤(右)与帮手、学生在消音室做试验。
“古今中外许多大学者、大科学家都是文理兼修的模范。”吴硕贤举例,东汉的张衡,不只是创造地动仪与浑天仪的大科学家,又是能写出《二京赋》和《四愁诗》的大文学家;达·芬奇不只是大画家,又是在天文学、物理学、解剖学、修建学等各范畴都有杰出奉献的大科学家。学好文科,不只需求直觉,并且需求逻辑剖析等笼统思想才能;做理工科研讨作业,除了理性思想,相同需求想象力与直觉带来的创意与彻悟。
“从《诗经》、楚辞、汉赋一向到唐诗、宋词、元曲,咱们中华民族诗词歌赋的传统绵延不断,这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一大奉献。”吴硕贤期望,包含诗词歌赋在内的中华优异传统文明能够在年青一代中传承宏扬。吴硕贤常到高校、中小学给青少年学生作陈述,叙述其文理兼通的治学理念。除了在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担任诗社参谋,吴硕贤最近还新增了一个身份——中华诗词学会高校诗词作业委员会参谋,活跃向高校推行诗词文明。
在吴硕贤看来,“博学”与“术业有专攻”并不矛盾,做学问既要“专”也要“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人们假如仅限制在一个狭隘的常识范畴,往往不容易对事物有精确的知道,不容易有创造性。博学能够取得信息的平衡,使人们对事物有更全面精确的知道。有时从头的视点来考虑,说不定会有新鲜的主意和知道。”吴硕贤以为,博学的优点还在于“参考之资,能够攻玉”,“许多问题,虽然是从某一范畴提出的,但处理此问题的要害,或许是在其他范畴,即能够从其他常识范畴借来处理问题的钥匙。”
吴硕贤建议,在博学的根底上专攻一项,在自己感爱好的常识范畴静下心来潜心研讨,把该范畴的常识弄懂、弄透,构成专业与专长,最终成为这一范畴的专家。他曾写过一首《悟学》诗:“童心生爱好,娴熟助神通。唱念经年巧,描摹历载工。源丰波象阔,本固木华荣。久酿醇香冽,山参味效浓。”所谓“游刃有余”,不管做学问仍是做事情,想要做深做透,就都要下一番笨功夫、苦功夫,没有捷径可走,“就像唱京剧,根本功便是唱、念、做、打,要重复练。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只要在某一范畴下功夫,下笨功夫,练就高强身手,才有或许成为这一职业中的佼佼者。”这是吴硕贤数十年治学的经验之谈。
恒吟
退休前,科研及教学作业繁忙,吴硕贤的诗词创造,根本处于“偶吟”状况,作品数量尚不多。退休后,他有了较多的空余时刻,诗词创造也转入“恒吟”状况。2016年教师节,他建立了由他所辅导的研讨生组成的微信群,容许弟子每日在群里宣布一首诗词。吴硕贤说到做到,一向坚持了下来,有时一天创造数首诗作,至今已创造了3200多首诗词。吴硕贤曾用一首诗回忆自己每日一诗的写作阅历:“每日诗成报晓鸡,清晨总是准时啼。诸君已惯醒来读,此时天边共点犀。”(《每日一诗感赋》)
吴硕贤的诗作体裁广泛,内容触及人生感悟、治学心得,也有对社会事情与现象的记叙。其间有很多咏物诗,吟咏目标包含动植物、自然现象与风景等,还有不少科普诗,描绘目标包含他所从事的人居环境科学(含修建学、城乡规划学与风景园林学)以及其他科技类别。
吴硕贤的诗作体裁也许多样。他的作品除了绝句、律诗外,还有很多词和曲作。五年前,吴硕贤对小令发生浓厚爱好。小令具有平仄通协的特色,常一韵究竟,且留意差异上去声,注重去声在音韵中的效果,人们诵读起小令来,更为铿锵生动。为了在广阔青少年中进一步遍及元曲,吴硕贤尽力创造了不少曲作,以引起读者对这一文学传统的爱好与注重。他还建议以平实的言语和浅显的风格来写作诗词,意图是让广阔读者能看得懂,容易承受与赏识。
鉴于吴硕贤院士几十年来对传承中华诗词文明的执着寻求与丰硕效果,2024年4月23日,在中华诗词学会主办的首届“科技诗词推优”大会上,周文彰会长为吴硕贤颁发了“中华科技诗词人物”荣誉证书。颁奖词写道:
吴硕贤,我国科学院院士,我国修建界与声学界自己培育的榜首位博士。他自幼聪明,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熟读诗书,尤其在书法方面造就精深。叶圣陶在为其《偶吟集》所作序中指出:“足下十岁即作诗,早于我二三年。至今二十余年,攻读专业之暇仍不废吟咏,至深钦佩。”
吴院士数十年牺牲科学,成果卓著。他以余力为文,其诗词多追梦之思理,以比兴警句与格物致知的方法吟咏见事,才情别具;其作品内容天工人巧,风格共同,新于出题,新于方法,选材涵盖了我国最高科技水平,以启后的哲学思想记载今世科技史,给今世及后人以科学的启示,并点亮子孙科学家的创意。其诗词警句闪耀着科学思想的理性之光,是诗性思想与科学思想完美交融的产品,辐射出“科技与人文效应”的强力磁性。
习字
业余时刻,吴硕贤不只写诗,并且习字。
吴硕贤手书绝句《科技诗词》。
小时分,吴硕贤在父亲的辅导下,从摹写颜真卿、柳公权等名家的楷书下手,奠定了书法根底。后来,由于学习、作业繁忙,他的书法操练中断了一段时刻。取得博士学位后,吴硕贤又从头捡起毛笔,使用业余时刻学习王羲之、米芾、董其昌等人的行书,逐步构成自己的风格。他相继出书有《吴硕贤书法选集》《吴硕贤行书选》等作品。
吴硕贤对书法之美有独特的见地。他将书法比喻为线条的舞蹈,赏识书法,便是赏识这种由线条构成的曼妙舞姿。他以为书法中汉字的结构,偏旁部首的组合,笔画的粗细、长短,布局的张弛、疏密,用力的刚柔、断续,毫端起落的方位、相邻笔画所打开的视点以及线条的弧度等,都必须处于恰当的规模甚至具有优选的数值,方能给人以充沛的美的享用。这就好像赏识舞蹈艺术一般。天才的舞蹈家与一般舞者的差异,就在于他(或她)在举手投足之间,其肢体所构成的视点与弧度,动作与姿态,都必须恰到优点,方能给人以充沛的美感,稍微违背最佳值,不管过或不及,都难免让人感到有所缺憾。因而,他以为要成为一名书法家,首要要有高的视野和鉴赏力,真实懂得赏识书法之美。唯有如此,方能不断批改自己书写的缺乏,通过不断反应、比较、调整,臻于至善。
吴硕贤以为,一般人都具有差异美丑、区分妍媸的才能,也能鉴赏书法等视觉艺术。这种原初、本真的审美才能,是最可名贵的,是美学理论和审美教育所应当加以着重和维护的。当然,这种天性、原初的审美才能,能够通过教育不断加以进步。美学理论和审美谈论,应当引导人们在维护这种本真的审美才能的根底上,吹嘘人们的鉴赏水平,不断开阔其视野,吹嘘其境地。但是,实际中有一些误人子弟的美学理论与谈论,或许过于着重艺术家的位置、身份、权威性或市场价格,或许威胁人们违心肠去承受或“赏识”自己原本并不仇人的东西,扼杀本真,让人模糊。吴硕贤期望,群众在赏识书法作品时,最名贵的是要依靠自己的眼睛,凭仗自己的心灵去作出独立判别。在此根底上,人们能够通过理论学习和优异谈论的引导,逐步吹嘘自己的艺术涵养和鉴赏水平。吴硕贤关于书法艺术有精确的知道,又通过不懈尽力,使得他的书法水平日渐精深。
2022年10月,中华诗词学会科技与文创造业委员会建立,吴硕贤被聘为参谋,他用毛笔写下一首七言绝句表明道贺:
科技诗词嫁接成,
奇花异树定纷呈。
歌吟现代留经典,
长使后人仰俊峰。
诗词与书法,吴硕贤院士用传统而高雅的方式,表达了对科技与诗词相辅相成的赞赏。其实,这也是他自己的人生寻求。
本版图片均由作者供给
《光明日报》(2024年08月24日 10版)
来历:光明网-《光明日报》